朱小超(注销超额亏损的子公司合并报表)

余老师 股票干货 2022-06-18 156 1
朱小超朱小超

图为3月22日“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相关政策举措落实情况”课题调研组在静安区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 林 海 摄

朱小超朱小超

近年来,上海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系统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改革大突破、资源大整合、理念大转变、亮点大展现,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78位提至46位,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求,上海的营商环境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围绕营商环境这一课题,市政协计划于4月下旬举行专题监督性常委会议,本次常委会议将聚焦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组织常委围绕主题提出监督性意见建议。针对这一课题,市政协社法委召开10场座谈会、对话100位企业家、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通过一连串密集的“十百千深入调研”,努力谋良策、汇众智,在短期内征集到大量来自企业一线的“真声音”。

简政放权,实施流程再造

窗口服务,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常常是企业获得感的直接作用点。申报表格的繁简、申报周期的长短,甚至是工作人员的态度,这些细节都决定了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质量和准度。政策在贯彻过程中缩水、打折,在运转过程中脱靶、跑偏,究其根源,在于简政放权力度不足,施政流程缺乏科学与规范。

“一件事跑了10趟都可能弄不全资料,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告知?”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认为,此类现象毫无疑问会拖慢流程,造成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政策进行事先操作性告知,是政府有关部门在贯穿落实相关政策之前的应有之举。操作性告知不同于一般的程序性告知,在让企业明晰流程之外,对操作办法进行具体可视化,周知企业在政策操作层面的方法论。“各类申报表格的设计要一目了然,不要弄成材料‘分析题’。”操作性告知的根本宗旨在于,杜绝操作环节中政策与门槛准入标准任人解读的现象,尤其是解决窗口端存在的大量 “口舌之争”,可以把时间成本从咨询和解释的泥淖中解放出来,让企业主体更好地知情明政。

跑好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与窗口服务人员对政策理解程度的深浅同样密不可分。基层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充分,导致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误解误判,这类现象在营商环境施政过程中比比皆是,造成 “同一个问题,5次提出得到5种不同回答”的现象屡见不鲜。上海筑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蔡婷表示,加强对基层人员的政策培训力度,让基层人员真正对政策学会弄懂,是解决营商环境施政过程中“高层急、中层热、下层冷”现象,打通施政环节“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举措。

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对施政流程进行科学化再造,不是通过对流程环节简单的“加加减减”就能实现,而是彻底对审批流程进行一次系统性重构。“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与共享,让企业不仅‘最多跑一次’,而且 ‘最多只跑一个部门’。”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逸认为,通过整合政府相关各部门间原有碎片化的政务事项前端受理功能,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将审批流程进行从“串联”到“并联”的流程优化。在此基础上,编制审批流程图,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多图联审、多规合一,做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

高效服务,推动变“管”为“服”

如何真正当好企业家的“店小二”与“知心人”,成为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争相努力的目标。

“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理念,在‘管理’企业的意识之上,还要牢固确立‘服务’企业的意识。”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朱小超认为,推动政府职能部门从“管理”到“服务”,需要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发扬“店小二”精神,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上海博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泉说,发扬“店小二”精神,就是要把企业当客户,不断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树立“以企业利益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利益为中心,以企业感受为评价标准,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店小二”精神也是破解“旋转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的杀手锏。上海淘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奕昊认为,如何有效破解营商环境中的各种“门”,关键在于加大政府方针政策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根本在于树立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

如果说发扬“店小二”精神是推动政府部门变“管”为“服”的宗旨,那么“一网通办”则是实现政府部门高效服务的重要抓手。济中能源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林海认为,“一网通办”可以有效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加快政府审批效率,有效提升企业获得感,真正实现企业办事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只跑一次”。

据悉,为配合“一网通办”工作的开展,上海成立了大数据中心。自大数据中心成立以来,“一网通办”工作一直被作为重点推进,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建成了“1+1+X”的框架体系,着力推进“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初步形成了一张具有上海特点、全国领先的新名片。

立足优势,打造金字招牌

“二十七条”“三个100亿”……多年来,为了营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上海相继出台了大量优化营商环境的方针政策,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各种政策在让企业受惠之余,也在某种程度上令企业“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有政策关照固然是好事,但作为企业来说,有时不需要太多的‘格外关照’,只需要基本的‘一视同仁’。”市政协委员、上海嘉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嘉春认为,比起政策的倾斜性来说,企业家更看重政策的公平性。配套政策的落地一定要和政策宣讲结合起来,以避免企业面临政策“消化不良”的窘境。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上海的营商环境值得全国借鉴的地方有很多,要充分发挥自身长处,把好的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同时立足优势、取长补短,对劣势与不足有清醒的认识,久久为功、持续提升上海营商环境的硬实力。

“至少在规范性方面,全国范围内无出上海之右者。”规范性,是很多从外省市来到上海的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第一印象,也是他们选择把企业落户上海的根本动力。“我来自江苏,我认为上海是一座讲规则的城市,市场大环境的规范程度非常高。”上海洋码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裁朱文华表示。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总裁、上海市IT协会副会长杨跞表示,从沈阳来到上海,自己的企业正是被上海的“软环境”所吸引。“上海是一座包容与开放的城市,但除了在这里可以找到更多优质资源外,我们还看重上海拥有一套健全的机制。” 杨跞提到的这一套机制,正是上海政府始终服务企业的根本理念,也是上海营商环境不断自我革新,从1.0到2.0升级换代的根本动力。

“来上海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企业的办事效率比原来大幅提高。”来自山东的上海博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泉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外省市的企业家,他对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感受特别深。“过去办理施工许可至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才能下来,现在基本上一个月左右就能拿到了,快的半个月就可以。”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也少不了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包容和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每一小步,都是企业获得感提升的一大步。要想实现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全面进步,擦亮上海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就要汇集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智慧与汗水,倾听来自企业的心里话,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当好企业的“店小二”“知心人”。

评论

精彩评论
2022-06-19 00:05:14

也少不了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包容和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每一小步,都是企业获得感提升的一大步。要想实现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全面进步,擦亮上海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就要汇集各级政府部门